据 BBC 报道,斯里兰卡总统迈特里帕拉·西里塞纳(Maithripala Sirisena)下令禁止公民在公共场合戴“有碍于身份识别”的面纱、头盔、面具,这是在 4 月 21 日复活主日连环爆炸案之后的紧急措施之一。面纱禁令在事情发生八天后的 4 月 29 日生效,整个国家仍处在高度警戒状态。
据 CNN 报道,总统在声明中表示“看清人的脸是识别人身份的基础”,并表明这是“为了加强国家安全、并不打搅任何群体”做出的决定。
尽管没有指明,最受到影响的人群还是外出需要佩戴面纱出门的穆斯林妇女。她们遮挡面部的服饰包括“尼卡布(niqab)”和“波卡(burqa)”,前者是覆盖面部的布质面纱,后者是覆盖全身的罩袍,在眼睛处有网眼布。据 BBC 报道,斯里兰卡全国有 2100 万人口,穆斯林群体有数百年历史,目前占到人口的 10% 左右,其中小部分女性需要穿戴这些传统服饰。
这个措施引起了穆斯林群体的反对。斯里兰卡穆斯林委员会的副主席希利·艾哈迈德(Hilmy Ahmed)在接受 BBC 采访时表示“不接受当局在没询问宗教领袖的情况下干涉宗教事务”。
穆斯林妇女的面纱问题曾在多国有过讨论,话题涉及女性权利等议题,讨论在欧洲尤盛。法国是第一个在公共场所禁止遮全脸面纱的伊斯兰服饰的欧洲国家,从 2011 年 4 月开始,无论是法国人还是外来自别的国家的人佩戴全脸面纱都可能会受到罚款,当时的总统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表示面纱是“压迫女性的”,在法国“不受欢迎”。
在奥地利,2017 年 10 月有一条关于面纱和罩袍的法令出台,要求禁止在法院和学校等公共场合穿戴这两种服饰。发布这个法令的执政联盟由左翼社会民主党(Social Democrats)和保守的奥地利人民党(Austrian People's Party)组成,他们认为在公共场合佩戴面纱阻碍了作为“开放社会”基础的“开放沟通”,也有人将这个举措解读为企图对抗右翼自由党(Freedom Party)的崛起。
在非洲,遮盖全脸的面纱在乍得、加蓬、刚果等国家也有限制。2015 年 6 月,喀麦隆遭遇两次自杀式炸弹袭击事件,其中一次是由两名穿着宗教服装的妇女引爆的。事件发生后,政府禁止极北省(Far North Region)公民佩戴遮全脸的面纱,“防止进一步的袭击”;在极北省,居住着该国的大部分穆斯林。
4 月 21 日,斯里兰卡发生连环爆炸,造成了 253 人左右死亡。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表示,他们是此次袭击的幕后黑手,但没有提供确凿的证据。据 BBC,在一周后的 4月 27、28 日,依旧有数千名斯里兰卡的警卫在街头守卫、保护教堂和清真寺。在斯里兰卡,佛教徒的人数占到 70%。今年 3月 6日,斯里兰卡曾因为穆斯林群体与僧伽罗人的族群冲突进入紧急状态。
题图来自 pixabay。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